2015年8月22日 星期六

寧浙芳家餐廳

週末颱風似來不來的下午,恰筆者舍弟託筆者至馬祖酒廠採買的一批酒品剛到,新酒的誘惑讓吾躊躇之際,酒友George及陳老大的晚餐邀約,給了筆者拆封酒香的絕佳藉口。

馬祖酒廠的東湧高粱酒,年份不高,素以清淡雅麗著名,價格亦親近,夏天兌冰水最為絕配。心想以此酒搭配何種菜系之時,George也提及帶來中國名釀古越龍山花雕,心裡即浮現浙菜系的影子,商量一番後,George建議上次未訂位向隅的芳家餐廳,不多言便訂位前往。
浙江菜系的溫潤口感,不辣不油口味清爽,適合多數台灣人口味,是我們時常聚餐最佳中式料理選擇之一。台北街上許多超過二三十年的老店,如上海菜系的上海鄉村、江浙家常菜系的開開看小吃、地道高級的極品軒等,隨著台灣口味及原本渡海來台的道地江浙菜系融合成屬於台北的浙菜口味,皆是台北飲食文化的縮影之一。此次的浙寧芳家餐廳,亦是不訂位準向隅的網路推薦老店之一。

事前已想好今天的酒水,點餐時自然配合。為了搭配冰水兌高粱,特地點了涼拌的醉雞與豬腳當前菜,主菜以醬汁調味的無錫排骨與寧式鱔糊搭配古越龍山半干型的花雕,最後再點個浙菜經典的白湯底砂鍋白菜收尾。外加銀絲卷與白飯搭配。

上座後,話不多說,先要了杯子跟冰塊,照官網所說,水2酒1兌了兩杯試飲,開瓶後,高粱酒的味道迎面而來,香味自然但稍短促,酒杯靠近嘴鼻僅剩淡淡餘香,入口時,初韻由於冰水的冷冽,讓蒸餾酒微辣轉為溫潤,中韻因酒體不若陳年高粱厚實,卻有白葡萄酒冰涼清順之感,尾韻則有淡淡的果實甜味,夏季品飲十分暢快。

邊微微細飲,邊閒話扯淡,我們的第一道菜也上桌了。第一道上桌的居然是寧式鱔糊,錯置的順序,讓筆者安排飲品的順序,有點混亂,急忙打開古越龍山再要兩個小杯。第一道的寧式鱔糊,香味四溢,醬色在鱔魚表面油亮的光澤,令人食指大動。鱔魚性溫,搭配韭菜與薑絲亦屬溫性,夏末的台灣,尚屬熱惱,與花雕酒的契合,加上些冰塊調和冰飲,讓溫菜溫酒不過燥熱。鱔魚滑溜的口感,醬汁的鹹甜適中,鍋炒的香味豪放地四溢嘴內,配上白銀絲卷,麵粉香氣及甜味,沾上醬汁,韭菜微辛及薑絲微辣帶上鱔魚的鮮,再搭上一口花雕,八年的花雕,剛開瓶尚未甦醒,第一口糯米味略重,第二口第三口後,逐漸與醬汁融為一體,寧浙菜搭配黃酒,準是不會後悔。




古越龍山半干型的花雕酒,酒型架構完整,初韻糯米氣味及略醬油膏口感,甦醒後,糯米味淡,油順感仍存,中韻酒體中等,有點類似品飲普洱老茶般的溫順,基底穩定,非常適合搭配醬汁調味的菜系,尾韻略有梨花木味香,多飲不膩。

第二道仍未上涼菜醉雞及豬腳,先上了無錫排骨。此道菜老實說,在筆者品嚐的角度而言,算是不及格的。排骨烹調夠軟爛,但醬汁的鮮甜力度不足,亦缺乏香味,基底的甘藍菜倒是搭配合適,略苦的味道,可以襯出醬汁的獨特,不過此次醬汁表現不佳,鹹甜味平且醋酸提味不明顯,甚是可惜。

第三道菜是期盼已久的醉雞及豬腳拼盤,用紹興酒浸製,酒的單寧溶解入肉中的脂肪,紹興的香味滲入肉的纖維,再冰鎮後,將味道冰封於結凍的脂肪內。豬腳骨肉筋處理的恰到好處,筷子上來只剩下彈牙的筋肉,紹興的香氣,潛藏於皮與筋之間,咬下後由鼻子竄出,充斥嘴內,再配上今天的冰東湧高粱,淡麗高粱與紹興香味,筋肉Q彈的咀嚼,形成一種奇妙輕快的韻律。醉雞皮下脂肪凍及白肉,皆充滿著紹興料理的基調,白肉的火候適當,不老不爛,皮及脂肪凍冰鎮後彈性佳,雞汁與紹興酒融合極佳,與豬腳拼盤實在為浙菜最佳的開胃菜。

最後的湯品,選擇白湯底系的砂鍋白菜,湯內主料豐富,白菜,蝦仁,粉絲,筍片,火腿,草菇,豬肚,蹄筋等,湯色濃度適當,與傳統浙菜白湯相比略微清淡,多飲不膩,搭配粉絲亦是一道清爽可口的主食。

窗外的細雨,一點也不減品嚐美酒美食的心情,一個禮拜的工作,隨著一杯一杯入口的花雕酒,漸漸微醺感覺,理性與感性之間的切換沒了界線,一切惱人的公事,皆先拋在腦後,酒醒再想吧!

作者:Jason Chen.